2025小黄车快黄了?ofo联合创始人:无稽之谈!

"2025年小黄车真要凉凉了?最近网上疯传ofo撑不过明年,搞得用户都在问押金还能退不。但人家联合创始人张巳丁直接拍桌子说'纯属造谣'!要知道ofo虽然前几年经历退押金风波,可人家去年就悄悄转型做共享电单车了。这次传闻起因是有自媒体挖出ofo关联公司注销,但仔细查工商信息会发现主体运营公司明明活得好好的。话说回来,现在市面上青桔、哈啰打得火热,小黄车到底能不能靠新业务翻身?至少人家官方回应得很硬气:'2025年发展规划早就做好了'。要我说啊,与其瞎猜,不如看看今年夏天他们投放的新车型市场反响咋样..."

6月4日,虎嗅刊发《小黄车快黄了》一文,一时间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文中报道称,ofo由于资金链紧张,总部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同时高管层变动剧烈,曾任COO的张严琪离职,由他带领的海外事业部业已解散。

另外,虎嗅还从多名ofo、滴滴在职员工的信源处获悉,ofo总部大规模裁员属实,裁员人数是ofo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总部整体裁员比例达到50%,裁员涉及ofo的全部业务条线,包括业务团队与职能部门。管理层也发生剧变。

针对虎嗅的报道,ofo联合创始人于信今日(6月4日)在朋友圈发文称,“不知道我算不算是独立信源哦,但怕是比这些无稽之谈来的靠谱些?”

以下是虎嗅网《小黄车快黄了》全文:

文 | 常芳菲 来源 | 虎嗅网(ID:huxiu_com)

对戴威和ofo来说,刚刚过去的周末并不轻松。

6月1日,有消息称ofo由于资金链紧张,总部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同时高管层变动剧烈,曾任COO的张严琪离职,由他带领的海外事业部业已解散。

虎嗅向ofo公关部门核实,得到的回复是:虚假消息,(公司运转)一切正常。

尽管ofo否认了管理层地震和大规模裁员,但虎嗅还是从ofo、滴滴在职员工等多个独立信源处,得到了与之完全相反的答案:

1.总部大规模裁员属实,人员优化将会快速完成。

2.这次裁员人数是ofo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总部整体裁员比例达到50%,且存在继续扩大范围的可能性。

3.裁员涉及ofo的全部业务条线,包括业务团队与职能部门。其中供应链团队80人,此前的既定裁员比例为47%,而虎嗅上周六(6月2日)得到消息,这个比例已经扩大至60%,也就是说供应链最终只保留32人。

4.管理层剧变。海外市场主管张严琪离职,整个海外部门解散。同时离职的高管还包括负责市场公关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南楠与主管杨汛。

确认了“ofo大规模裁员与管理层变动”一事的存在,但ofo官方依然咬定传言无稽。没有承认的原因,可能是为了维护昔日独角兽的形象,也或许是希望维持高估值和资本市场的信心。

可实际上,ofo资金链紧张早有端倪。

根据财新报道,截止2025年12月,ofo账面上可供调配的资金仅剩3.5亿元。

今年5月下旬,由于难以靠用户的单次骑行获取利润,ofo开始发动员工售卖车身广告,以期从B端寻找到大规模变现的路径。根据刊例显示,ofo给出的资源数据为“1500万辆单车、覆盖2.5亿用户”,而品牌定制车身的广告价格为每辆2000元/月,开屏广告价格为100~120元,1000 CPM起售。“App开屏都是些没听过的公司,你就看出ofo多缺钱了。”接近ofo的人士评价。

除了卖广告,另一方面,ofo取消了全国20个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动。目前依然可以使用这一服务的仅为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除上述城市之外,如果用户不购买95元的“福利包”,就需要缴纳199元押金才可使用ofo。

“形势严峻,应该是实在没钱了。”ofo员工张玮评价道。

始终未能形成清晰盈利模式的ofo,如果接下来无法快速找到新一轮融资,公司的正常运营将受到影响。在美团全资收购摩拜的情况下,滴滴、阿里作为目前具备实力驰援ofo的股东,显然也都有了自己的打算。

与滴滴交恶

从让滴滴成为第一大股东,到毅然与之决裂,ofo仅用了4个月时间。

尽管ofo官方将滴滴派驻三位高管的离职,定性为“因个人原因的集体休假”,但从虎嗅获得的信息来看,三位高管是被创始团队赶出了公司。

2025年11月的某个周末,空降至ofo的滴滴原高级副总裁付强、滴滴开放平台负责人南山、财务总监Leslie Liu同时发现自己在ofo的内部权限与邮箱被删除。“戴威就说了一句,你们可以走了。”滴滴员工张帆这样回忆。

双方矛盾的导火索是董事会的“一票否决权”,滴滴志在必得,而戴威始终拒绝出让。在戴威看来,“不被大公司、股东控制,保持独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其余的一切业务规划均要为其让位。

两天之后,付强团队离开,同时还带走了此前通过正常入职程序的50位ofo员工,他们此前也都曾在滴滴工作。

“当时在会议室让我们选,是回去(滴滴)还是留在ofo,对我们来说肯定还是回去好。”当时员工回忆,“太像商战片,我一抬头整个部门的工位都空了。”

而实际上,双方矛盾肇始于付强团队的进驻。

根据当时ofo内部人士回忆,付强进入ofo之后接手了所有国内业务,包括供应链、产品、用户增长和线下运营;南山继续负责品牌和市场;Leslie Liu则接管ofo的财务部门。可以说滴滴当时强势把控了ofo命脉。彼时,戴威则被派去负责海外市场、会见投资人和媒体。此前CPO也被调往海外部门。同时,ofo创始团队被滴滴架空的传闻不胫而走。

张帆承认滴滴强势,可同时他也坚持认为滴滴不论在产品、技术和管理上都比ofo团队专业得多。“我们去之前,ofo财务也乱,管理也都没章法,付强到了之后,捋顺了很多。”他说。

可在ofo创始团队看来,滴滴一连串的举动无异于想要争夺ofo的实际控制权。这突破了戴威的底线。于是,戴威先后拒绝了滴滴提出的与摩拜合并的方案和滴滴的收购邀约。

而现在,ofo资金链紧张,滴滴拥有足够的资金储备。但此一时,彼一时。滴滴一方面要为IPO做准备,另一方面手中已经握有青桔单车和小蓝单车,尽管日单量与ofo巅峰期不是一个量级,但依然是重要筹码。至于滴滴是否会驰援ofo,内部人士分析称这种可能性存在。另外,滴滴也有可能在ofo身上复制拯救小蓝单车的模式——还掉小额债务,拿下既有投放量和运营权。

阿里的意志

这一边,ofo裁员、管理层剧变消息传出,而另一头,阿里则在忙着培养自己的嫡系势力。

2025小黄车快黄了?ofo联合创始人:无稽之谈!

同样在6月1日,蚂蚁金服子公司上海云鑫以14.68亿美金估值,向哈罗单车增资20.6亿人民币。本次增资后,蚂蚁金服占股比例上升为36%,为第一大单一股东。而永安行的持股比例从10.2%降至8.9%。

自2025年12月至今,短短半年内,哈罗单车完成了4轮融资,共计15.3亿美金,而几乎每一轮都有蚂蚁金服的身影。

作为股东,面对ofo与哈罗这两个投资标的,从资金需求来看,显然是ofo更需要支援,而阿里却选择了哈罗。这种选择本身就代表二者战略地位的升降。

经过网约车大战、滴滴快的合并案,阿里比谁都更了解“控制权”的重要性。而很遗憾,ofo和戴威的可控度很低。

接近ofo的人士向虎嗅透露:

去年9月22日,ofo上线微信小程序当天,蚂蚁金服震怒。在联系戴威未果的情况下,委派专人从杭州飞到北京,在戴威常去的球场等候,并当面提出交涉,要求ofo立刻下线微信小程序端口,只保留支付宝作为流量入口。

阿里震怒,除了因为ofo上线微信小程序作为入口之外,只怕也因为戴威并不认为拿到阿里的钱代表“站队”、“排他”。对阿里来说,这犯了大忌。

2025小黄车快黄了?ofo联合创始人:无稽之谈!

至此,阿里转而选择扶持哈罗单车,亦在情理之中。接入芝麻信用体系、免押金骑行之后,哈罗单车用户增长立竿见影。从3月开始,哈罗单车的注册用户增幅达到70%,日订单量翻番,在三四线城市中,避开摩拜和ofo,找到了快速发展的路径。

内部人士曾向虎嗅透露,滴滴内部曾希望阿里能够主导ofo与哈罗单车合并,最终由滴滴全资收购,但阿里最终拒绝了这个提议。

显然,如果这个赛道毫无先发优势可言,只靠免押金、大规模融资就可以“烧”出用户和订单量。而哈罗单车背靠上市公司,也有供应链加持,阿里没有理由舍近求远。

自由昂贵

戴威的倔强,ofo的所有股东和员工都已经领教了。

拒绝与摩拜合并,宁可裁员降薪也不接受滴滴的收购邀约,戴威的人设变成了反抗资本招降的斗士,他准备好为自己战斗到最后一刻。

可资本并非一直这样面目可憎,ofo也曾经是资本市场的宠儿,风光无限。

2025小黄车快黄了?ofo联合创始人:无稽之谈!

自2025年ofo成立以来,短短3年时间里,ofo共计获得了10轮融资,平均3.6个月完成一轮。截止2025年E轮融资,ofo估值已达30亿美金(约193亿人民币)——而2025年4月,ofo的估值仅为1亿人民币——在极短时间内,众多资本参与下,ofo的估值翻了近200倍。

另一方面,资本也快速缩短了ofo成为日单量超千万平台的时间。淘宝从成立到2011年日订单量突破千万,用了八年;滴滴从成立到2025年3月19日宣布快专车订单量达到千万级别,用了三年半;美团宣布达到这一数值,从转型外卖至今用了三年;而ofo仅用了一年零九个月。

而这风光背后,仍有隐忧——一个正确可见的单车商业模式并未形成。车辆损耗和运营成本远超预期,整个充满变量的财务模型只是空中楼阁。

最终,这是一个全然靠烧钱堆积起来的赛道,所以,也只能靠持续烧钱维系。

ofo的总部位于理想国际大厦,堪称创业公司的风水宝地,那是一个诞生过许多上市公司的地方。但可惜的是,ofo此刻能做的,只是勉强续命。

整整一个月前,ofo的老对手摩拜被美团全资收购。胡玮炜曾经感慨,“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后,其实你都得还回去。”

对于戴威来说,“还回去”的时刻还是到了。

(根据采访对象要求,张玮、张帆均为化名。)

标签:

相关推荐

  • 202512家银行信用卡提额具体细节!绝对攻略!

    202512家银行信用卡提额具体细节!绝对攻略!

    202512家银行信用卡提额具体细节!绝对攻略!来了!想要快速提升信用卡额度?这份2025年12家主流银行信用卡提额秘籍将为你揭秘核心技巧。无论是工行、建行还是招行,我们整理了每家银行的独家提额规则、评分标准及实战策略,助你轻松突破额度天花板。从刷卡姿势到账单优化,这份攻略覆盖所有关键细节,马上收藏这份信用卡提额终极指南,让你的信用额度实现质的飞跃!今天...

    2025/09/26
  • 20255万元基金投资一年收益预估及计算方法

    20255万元基金投资一年收益预估及计算方法

    很多投资者都在关注20255万元买基金的话一年一般能赚多少钱?怎么计算?这个问题。基金收益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基金类型、市场行情等。一般来说,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约2%-3%,债券基金3%-6%,混合型或股票型基金可能达到8%-15%,但也有亏损风险。要计算具体收益,可以用本金乘以预期收益率,比如20255万元投资年化5%的基金,一年收益约为1012.75万元。...

    2025/09/26
  • 2025重庆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人工客服电话_客服上班时间一览表

    2025重庆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人工客服电话_客服上班时间一览表

    "听说2025年重庆公积金贷款政策要调整?最近好多人在问重庆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人工客服电话到底是多少,客服上班时间有没有变化。我特意打听了下,目前官方确实公布了最新安排——人工客服还是保持工作日8:30-18:00的服务时段,中午不休息。不过贷款额度审批可能会出新规,具体得等明年一季度文件落地。要办业务的朋友记得收藏好这个时间表,避开节假日高峰期,直接打0...

    2025/09/26
  • 2025芝麻信用分750以上都是什么人?中流砥柱占比20%

    2025芝麻信用分750以上都是什么人?中流砥柱占比20%

    "听说2025年芝麻信用分能上750的都是大佬?最近网上疯传这个分数段的中流砥柱占比高达20%,真的假的啊?我查了查资料,发现这个预测还真有点依据。随着信用体系越来越完善,预计到2025年,那些收入稳定、消费理性、按时还款的都市白领和中小企业主,确实最有可能冲上750+的高分段。不过20%这个比例到底准不准?咱们还得看接下来两年支付宝的风控政策怎么调整。你们...

    2025/09/26
  • 2025征信40问,你知道多少?

    2025征信40问,你知道多少?

    随着征信体系不断完善,2025征信40问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作为信用社会的核心议题,你知道多少关于新版征信的规则变化?从贷款审批到生活服务,2025征信40问涵盖了个人信用管理的方方面面。本文将带您深入解析这些关键问题,帮助您提前掌握信用时代的生存法则,避免因征信盲区而影响未来发展。信用报告是什么?是您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记录您借债还钱、合同履行、...

    2025/09/26
  • 2025又一起185亿大案!近10万人卷入集资骗局,女老板南京受审,52万人网上看直播!

    2025又一起185亿大案!近10万人卷入集资骗局,女老板南京受审,52万人网上看直播!

    2025年又一起惊天大案震惊全国!一起涉案金额高达185亿的集资骗局被曝光,近10万人深陷其中,血汗钱化为泡影。小编刚刚获悉,案件核心人物——女老板已在南京出庭受审,庭审过程引发全民关注,52万网友在线围观庭审直播!这场打着高回报幌子的骗局如何层层套路投资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资本游戏?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直击庭审现场,揭开这起年度最大集资骗局的层层迷雾!...

    2025/09/26
  • 2025又一金融大鳄落马,这是他人生第二次遭批捕

    2025又一金融大鳄落马,这是他人生第二次遭批捕

    2025年,金融圈再爆重磅消息!一位曾叱咤风云的金融大鳄因涉嫌重大经济犯罪被批捕,引发行业震动。令人唏嘘的是,这已是其人生第二次锒铛入狱。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涉案金额巨大,牵扯多方利益。该事件不仅暴露了金融监管的漏洞,也为从业者敲响警钟。“贪婪终将付出代价”,网友如此评价这位跌落神坛的资本玩家。图片来源:花瓣美素继生命人寿张峻、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安...

    2025/09/26
  • 2025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30个思路

    2025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30个思路

    2025银行清收不良贷款已成为金融机构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环境变化,传统催收手段效果有限,银行亟需创新30个思路来提升清收效率。本文将深入探讨从法律诉讼优化、科技赋能到债务重组等多元化策略,帮助银行在2025年实现不良资产的高效处置。这些方案不仅涵盖风险预警机制升级,还包括与第三方机构协作等创新模式,为银行清收工作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一、主动...

    2025/09/26
  • 2025银行贷前调查100问

    2025银行贷前调查100问

    各位金融从业者和贷款申请人注意了!2025银行贷前调查100问即将成为信贷审批的核心关卡。随着金融监管趋严,各大商业银行正全面升级风控体系,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因贷前调查不严导致的坏账金额同比上升23%。这份涵盖企业经营、个人征信、抵押物评估等维度的标准化问卷,将直接影响85%以上的贷款审批结果。本文将深度解析这份"百问清单"的关键要点,帮助您提前做好应...

    2025/09/26
  • 2025一个网贷者借14万还109万的真实经历!

    2025一个网贷者借14万还109万的真实经历!

    2025年,一则**网贷者借14万还109万的真实经历**震惊全网!小张因资金周转困难,在某网贷平台借款14万元,不料却陷入**高利贷陷阱**,短短3年利滚利竟需偿还109万。**暴力催收、恐吓威胁**让他濒临崩溃,最终在媒体曝光后引发社会对**网贷乱象**的强烈关注。这起事件揭露了部分平台**砍头息、阴阳合同**等黑幕,也警示人们务必警惕**金融诈骗**。...

    2025/09/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