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网贷者亲历记:本息计算套路深 纠纷案剧增判决迥异

2025年网贷者亲历记揭示了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深层乱象。据多位借款人反映,本息计算套路深已成为行业普遍现象,各类隐藏费用和复利计算方式让维权变得异常困难。司法数据显示,全国纠纷案剧增判决迥异的情况尤为突出,同案不同判现象导致法律适用标准混乱。这份纪实报告通过真实案例,展现了借款人在复杂金融规则下的生存困境,同时也暴露出监管空白地带亟待填补的紧迫性。

网贷者亲历记:本息计算套路深 纠纷案剧增判决迥异

证券时报记者 云中燕

风光一时的网络借贷,正成为民间借贷的线上“升级版”。作为新金融形式,网贷纠纷在近年大量涌现,不仅带来社会问题,还给司法部门带来了新挑战。

2025年网贷者亲历记:本息计算套路深 纠纷案剧增判决迥异

证券时报《网贷者亲历记:8家贷款公司如何让我累计负债百万》的报道,今年6月14日刊发之后,引发强烈反响。本篇报道继续深入调查网贷纠纷的司法实践,了解网络贷款合同背后隐藏的本息算法套路、当前司法的局限以及监管的无奈。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一些沦为高利贷变种的网络贷款,要走上规范化仍需要各方共管共治;而驱除高利贷,则需要每个人拿起法律的武器。

1.起诉

“我们打算起诉。”8家贷款公司(以网贷公司为主)的借款人王素芬(化名)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她和家人要通过法律途径拿回自己此前多付的利息。

2025年,做服装生意赔了14万元的王素芬,没有收入来源,开始以贷养贷。4年时间,她向8家贷款公司借钱,累计借债过百万元,最后债务余额滚到58万元。近期,在家人帮助下,她向各家小贷公司和网贷平台提出以月息三分为条件,结清欠款。(详见证券时报2025年6月14日A4版《网贷者亲历记:8家贷款公司如何让我累计负债百万》)

截至发稿,已有亚联财、盛进等4家公司接受谈判,同意王素芬提前还款,并按照36%的利率结清欠款。但是,也有公司在沟通过程中态度强硬,寸步不让。对于这类公司,王素芬和家人打算起诉。

证券时报记者发现,因互联网借款产生诉讼的在全国有很多。司法部门把这类诉讼划归为民间借贷纠纷。因为P2P(网贷平台)、小贷公司并非国务院下属金融监管部门发牌的金融机构,受地方金融办和工商部门管理,其业务本质是民间借贷。

证券时报记者在最高人民法院旗下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民间借贷”为关键词,搜索到的案件数量超过200万件。增长趋势上,近10年中,前5年曲线平坦,每年判决不足1万件,但从2013年起,案件数量骤然上升,当年超过2万件,2025年达到了58万件。2013年正是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元年,当时,P2P、小贷公司在全国开花,随后几年,消费金融、现金贷、信用分期等业务拔足狂奔。

2.本金算法存分歧

王素芬起诉的底气,是最高法的司法解释:民间借贷利率超过24%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超过36%以上的约定应为无效。

王素芬与被告网贷机构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认可合同中对贷款本息的确定。

比如在深圳某小贷公司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借款中,王素芬借入本金8万元,首月预扣本息和各类费用共13150元,实际收到66850元。

王素芬认为,本金应该用实际到账的66850元计算,预扣利息的做法是典型的“砍头息”,不应该算进本金。

而沟通中,该小贷公司服务人员认为,手续费是咨询机构收的,并非利息。咨询机构为王素芬提供了借款咨询、贷后管理等服务,收取居间费用。

广东省华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熊勇律师表示,这个案例非常典型,如何完整归集、准确认定实际利息数额,往往是借贷双方的争议焦点。他认为,针对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之外,与资金出借方以外的市场主体签订其他合同并支付管理费、信息费、咨询费、手续费、保险费、中介费等非“利息”名目的费用,应实施全产业链监管及全利益链审查。

“原则上,除非是借款人自愿购买,且购买的是和出借方没有任何利益利害关系的服务,否则所有费用都应认定为借贷法律关系下借款人的借款利息费用。如果不这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的24%、36%这一‘护民利器’,将因为资金玩家的障眼法而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熊勇说。

3.利息算法藏套路

隐藏得更深的是利息“算法套路”,在法庭上也不一定能被识别。

以王素芬的这份合同为例。贷款的月息为1%,月居间费率为0.97%。以8万元为本金,共分12期还,首月还掉13150元后,合同中要求,剩下月份王素芬需要每月还8242元,其中包括每月偿还的本金6666元,利息及手续费之和1576元。

2025年网贷者亲历记:本息计算套路深 纠纷案剧增判决迥异

证券时报记者发现,这一算法是用借款本金除以期数,得到每月应还的本金;再加上本金乘以月利率算出每月利息、本金乘以月居间费率算出每月手续费,与每月本金加在一起,得到每月的分期金额。

这是小贷公司和网贷平台上常用的算法,公式为“每期还款=(贷款本金×贷款月利率×贷款期数+贷款本金)÷贷款期数”,有的合同将它称为 “等本等息”。

这一算法的套路在于,没有考虑到王素芬每月还款都会还掉部分本金,剩下的月份应该减掉已还本金,以剩余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而不应该再用初始本金计算利息。

北京市隆安(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旺根认为,在借贷领域,本金应该以借款人实际使用的数量为准;借款占用多长时间,就收多少利息,没有用过的钱不应该收利息。

一位负责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部门人士也认为,民间借贷业务应遵循“用多少本金则收多少利息”,计算利息时要扣除已经归还的本金。

上述“套路算法”仅适用于借款人在期满一次性还本付息的情况,而在分期付款的情形下,不扣除已还本金的做法,将使得实际利率要比名义利率高得多。

以王素芬这笔借款为例,砍掉预扣的费用之后,如果每期仍按照剩余本金计算利息,实际年化利率超过45.5%,而合同上约定的年息仅有12%。

证券时报记者发现,只有少数民间借贷案件判决规避掉了这一算法套路。大多数情况下,法院的算法很简单:以当事人起诉时点的总利息除以总本金,比对利率是否超过了最高法规定24%和36%的红线。

其实,上述“算法套路”只在网贷等民间借贷合同中出现最多,而在银行个贷部门的本息计算方式中,则不存在。银行每月会扣除已还本金,用剩余本金为借款人计算利息。在银行官网和新浪官网的等本息计算器上,都有减除已还本金的贷款计算窗口。

4.法院裁夺现状

王素芬虽得到了一些在民间借贷领域颇有经验的律师支援,但却并未稳操胜券。去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定书,让王素芬一家颇感忐忑。

在这起民间借贷的案子中,放贷人夏某状告借款人孙某欠钱不还,申请法院执行,但孙某认为,他只收到了夏某49800元,却要按照借款合同上的65096元为本金还款。

官司从北京市二中院打到了北京高院。北京高院认为,在借款本金的认定上,孙某签订的《借款协议》、《信用咨询及管理服务协议》等表明,他对取得借款的同时应当支付相关费用、且费用由夏某代付是知晓的。由于夏某已经举证证明帮忙代孙某支付了费用,孙某未能提供直接证据予以反驳,所以高院认为,一、二审法院认定借款本金为65096元的合同本金,并无不当

利息算法上,高院认为,孙某借款65096元,按照合同约定月还款3363.29元,24期共计80718.96元,经测算,年利率约24%。最终,北京市高院没有支持借款人孙某的主张。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民间借贷纠纷,甚至是同一个当事人——夏某,在广东中山第一人民法院也被告上了法庭,但结果不一样。

借款人李某起诉称,向夏某借款12.86万元,但实际只收到8.98万,夏某以介绍费、管理费等名目扣减了3.96万元。因为实际收到的本金少于合同本金,李某在提前还款的时候多还了3.3万的利息,要求夏某退还。

夏某这次也辩称,3.96万元为夏某为李某代付的咨询费、居间费等费用,李某对此是同意和授权了的,夏某提供了相关代收的证据。

广东中山第一人民法院认为,按照法律精神,出借人不得利用自身优势地位预先扣除利息,虽然出借人扣除时经过了借款人的同意,但借款人可能为了借款而不得不同意,而非真实意思表示。

对于服务费,该法院认为,中介机构收取李某服务费无可厚非,但应由李某直接支付给中介机构,夏某不应该利用自己优势地位,协助中介机构预先扣除。因此,预先扣除的相关服务费不能计入本金。

2025年网贷者亲历记:本息计算套路深 纠纷案剧增判决迥异

最终,在法院的支持下,李某讨回了自己多付的3.3万元利息。

民间借贷中的本金和利息到底应该怎么认定?虽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但类似案件实际情况复杂,加上法官对案件的理解不同,拥有自主裁量权,使得类似的案件在不同地区的判决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法院每天审理的案子非常多,民间借贷案件情况纷杂,弄清算法需要金融专业知识,牵扯法官精力较大。种种因素导致这类案件审理的结果出现差别。”有关司法部门人士表示。

不过,广东中山第一人民法院上述案子判借款人胜诉,给王素芬和家人带来了信心。

5.缺席的被告

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判例中,像王素芬这样拿起法律武器的人不少,但这不是主流。

证券时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是贷款公司或者放贷人起诉借款人不还钱的情形。这类案子的被告,也就是借款人常常不到庭,结果往往是贷款公司或放贷人胜诉。

“这些被告往往是缺乏法律知识的个人,有人是不想还款,不敢出庭;有的人是还不起,跑路了;还有的人甚至没有收到法院传票,并不知道自己被起诉了。”上述司法部门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对此,一位律师说,很多被告人并不知道,出庭可能是自己结清贷款、讨回多付利息、从债务漩涡中上岸的最好机会。

据了解,在法庭上,法官通常会将债务拆开,利率在24%~36%区间的,法院处于中立地位,即如果当事人自愿支付,支付完后悔想要回去的,法院不会支持;反之,如果出借人想索要这部分利息,法院也不会支持。但是,利率一经测算超过36%,借款人想讨回去,法院将支持。

上述律师说,很多被告只知道欠债金额增长得很快,殊不知,背后往往是因为实际利息比合同上的利息要高得多,又被隐蔽的计息套路给藏起来了,而只有在法院强光的照射之下,高利贷才会一一“现形”。

“放贷人钻空子,被告人却不出庭,我们法官也没有办法。”有法官说。

6.职业放贷人

在证券时报记者的调查中,一类疑似“职业放贷人”的队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以前述两个法院判例中都有出现的夏某为例。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输入夏某的名字加“民间借贷”,共找到9627条信息,其中夏某和三家中介服务公司往往一同出现,身份有时为原告,有时为被告,纠纷中不时出现网络借贷平台、互联网中介服务公司等新型借贷模式。

依照浙江玉环县人民法院对“职业放贷人”的定义,是指经常性借贷给他人并以此牟取高额利息的个人。职业放贷人最早进入公众视野,是法院发现很多类似案件原告都为同一个人。有媒体报道,在一些地方法院的民间借贷诉讼中,有七成来自职业放贷人。

今年2月,浙江玉环县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建立“职业放贷人名录”的若干实施意见》,并发出了一份职业放贷人名录。根据《实施意见》,同一或关联原告在该院民事诉讼中涉及20起以上民间借贷诉讼,或同一年度内涉及10起以上民间借贷诉讼的原告,将被纳入“职业放贷人名录”。

被纳入名录后,法院可依据相关规定,对其主张的相关事实不予认定处理,如发现有存在高利转贷、暴力索债等涉嫌违法犯罪事实的,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一位与职业放贷人打过官司的律师透露,有些职业放贷人背后,有小贷公司等类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

据了解,职业放贷人的“套路”很多,包括通过写超额借条、要求借款人给第三方转账等更加隐蔽的形式,盘剥借款人,规避法律法规对高利贷的限制。(来源于证券时报

标签:

相关推荐

  • 202512家银行信用卡提额具体细节!绝对攻略!

    202512家银行信用卡提额具体细节!绝对攻略!

    202512家银行信用卡提额具体细节!绝对攻略!来了!想要快速提升信用卡额度?这份2025年12家主流银行信用卡提额秘籍将为你揭秘核心技巧。无论是工行、建行还是招行,我们整理了每家银行的独家提额规则、评分标准及实战策略,助你轻松突破额度天花板。从刷卡姿势到账单优化,这份攻略覆盖所有关键细节,马上收藏这份信用卡提额终极指南,让你的信用额度实现质的飞跃!今天...

    2025/09/26
  • 20255万元基金投资一年收益预估及计算方法

    20255万元基金投资一年收益预估及计算方法

    很多投资者都在关注20255万元买基金的话一年一般能赚多少钱?怎么计算?这个问题。基金收益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基金类型、市场行情等。一般来说,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约2%-3%,债券基金3%-6%,混合型或股票型基金可能达到8%-15%,但也有亏损风险。要计算具体收益,可以用本金乘以预期收益率,比如20255万元投资年化5%的基金,一年收益约为1012.75万元。...

    2025/09/26
  • 2025重庆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人工客服电话_客服上班时间一览表

    2025重庆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人工客服电话_客服上班时间一览表

    "听说2025年重庆公积金贷款政策要调整?最近好多人在问重庆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人工客服电话到底是多少,客服上班时间有没有变化。我特意打听了下,目前官方确实公布了最新安排——人工客服还是保持工作日8:30-18:00的服务时段,中午不休息。不过贷款额度审批可能会出新规,具体得等明年一季度文件落地。要办业务的朋友记得收藏好这个时间表,避开节假日高峰期,直接打0...

    2025/09/26
  • 2025芝麻信用分750以上都是什么人?中流砥柱占比20%

    2025芝麻信用分750以上都是什么人?中流砥柱占比20%

    "听说2025年芝麻信用分能上750的都是大佬?最近网上疯传这个分数段的中流砥柱占比高达20%,真的假的啊?我查了查资料,发现这个预测还真有点依据。随着信用体系越来越完善,预计到2025年,那些收入稳定、消费理性、按时还款的都市白领和中小企业主,确实最有可能冲上750+的高分段。不过20%这个比例到底准不准?咱们还得看接下来两年支付宝的风控政策怎么调整。你们...

    2025/09/26
  • 2025征信40问,你知道多少?

    2025征信40问,你知道多少?

    随着征信体系不断完善,2025征信40问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作为信用社会的核心议题,你知道多少关于新版征信的规则变化?从贷款审批到生活服务,2025征信40问涵盖了个人信用管理的方方面面。本文将带您深入解析这些关键问题,帮助您提前掌握信用时代的生存法则,避免因征信盲区而影响未来发展。信用报告是什么?是您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记录您借债还钱、合同履行、...

    2025/09/26
  • 2025又一起185亿大案!近10万人卷入集资骗局,女老板南京受审,52万人网上看直播!

    2025又一起185亿大案!近10万人卷入集资骗局,女老板南京受审,52万人网上看直播!

    2025年又一起惊天大案震惊全国!一起涉案金额高达185亿的集资骗局被曝光,近10万人深陷其中,血汗钱化为泡影。小编刚刚获悉,案件核心人物——女老板已在南京出庭受审,庭审过程引发全民关注,52万网友在线围观庭审直播!这场打着高回报幌子的骗局如何层层套路投资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资本游戏?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直击庭审现场,揭开这起年度最大集资骗局的层层迷雾!...

    2025/09/26
  • 2025又一金融大鳄落马,这是他人生第二次遭批捕

    2025又一金融大鳄落马,这是他人生第二次遭批捕

    2025年,金融圈再爆重磅消息!一位曾叱咤风云的金融大鳄因涉嫌重大经济犯罪被批捕,引发行业震动。令人唏嘘的是,这已是其人生第二次锒铛入狱。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涉案金额巨大,牵扯多方利益。该事件不仅暴露了金融监管的漏洞,也为从业者敲响警钟。“贪婪终将付出代价”,网友如此评价这位跌落神坛的资本玩家。图片来源:花瓣美素继生命人寿张峻、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安...

    2025/09/26
  • 2025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30个思路

    2025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30个思路

    2025银行清收不良贷款已成为金融机构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环境变化,传统催收手段效果有限,银行亟需创新30个思路来提升清收效率。本文将深入探讨从法律诉讼优化、科技赋能到债务重组等多元化策略,帮助银行在2025年实现不良资产的高效处置。这些方案不仅涵盖风险预警机制升级,还包括与第三方机构协作等创新模式,为银行清收工作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一、主动...

    2025/09/26
  • 2025银行贷前调查100问

    2025银行贷前调查100问

    各位金融从业者和贷款申请人注意了!2025银行贷前调查100问即将成为信贷审批的核心关卡。随着金融监管趋严,各大商业银行正全面升级风控体系,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因贷前调查不严导致的坏账金额同比上升23%。这份涵盖企业经营、个人征信、抵押物评估等维度的标准化问卷,将直接影响85%以上的贷款审批结果。本文将深度解析这份"百问清单"的关键要点,帮助您提前做好应...

    2025/09/26
  • 2025一个网贷者借14万还109万的真实经历!

    2025一个网贷者借14万还109万的真实经历!

    2025年,一则**网贷者借14万还109万的真实经历**震惊全网!小张因资金周转困难,在某网贷平台借款14万元,不料却陷入**高利贷陷阱**,短短3年利滚利竟需偿还109万。**暴力催收、恐吓威胁**让他濒临崩溃,最终在媒体曝光后引发社会对**网贷乱象**的强烈关注。这起事件揭露了部分平台**砍头息、阴阳合同**等黑幕,也警示人们务必警惕**金融诈骗**。...

    2025/09/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