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三个故事告诉你,中国会发生金融危机吗?

最近,网络上关于"2025三个故事告诉你,中国会发生金融危机吗?"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作为深耕财经领域多年的观察者,笔者发现这个话题背后折射出公众对经济走势的深度关切。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显示,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62%的较低水平,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本文将通过三个关键维度,用数据说话,客观分析中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究竟2025年会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让我们从宏观政策、债务结构和市场韧性三个层面展开探讨。

贸易战在上半年疯狂刷屏,许多人第一次知道,原来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还可以这样打。

贸易战到底是个啥?

有人说,其实也无非是你加一点关税,我加一点关税,如果真是这样,也没啥太可怕的。

最让人担忧的是,贸易战这个黑天鹅很有可能引爆债务问题,最后酿成一场全国性的金融危机。

恰好最近看了一部关于2008金融危机的纪录片《热钱暴走—从次级房贷到石油》,虽然已经过去10年,但是里面的视角还是很有趣,今天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关于金融危机,相信大家最大的疑惑还是,为什么我们不断的经历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却仍然会一次又一次的重演?

这到底是命中注定,还是因为人类本身就是健忘的动物?看完纪录片里的三个故事,我们再来好好聊聊。

1. 金融大亨的一天

2008年4月,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迅速蔓延。一位华尔街金融家正搭乘私人飞机,准备前往中东。

这位金融家如今是特朗普的入幕之宾,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在当时,他是赫赫有名的投资并购家,此次前往中东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筹钱。

从飞机上看,此次的目的地阿联酋别有一番风光。

在2008年,因油价大涨,这个中东小国迎来异样的繁荣,千亿美金持续流入,富得流油的阿拉伯人为钱太多而发愁,他们需要可靠的投资家。

而这正对上罗斯的胃口。

在去洽谈投资的路上,罗斯无不羡慕的说:在油价15美元的时候,阿联酋就富得流油,现在115美元,已经无法想象这个国家到底有多少热钱需要落脚。

反观美国,在经济危机后,资产价格大幅缩水,房价每个月下跌近8%,这意味着如今谁手里的钱越多,谁能捡的便宜就越多。

很快,罗斯到达目的地ADIA—阿布扎比投资局,该投资局管理阿联酋近万亿美元资金,由总统担任总裁,按照国家意志进行投资。

在金融危机后,罗斯在中东地区积极活动,他和中东各国的关系熟稔,赢得不少中东领导人的信赖。

这位王子就是罗斯的忠实粉丝,表示一直以来都把钱交给他管。

毫无意外,一个多小时的会谈结束后,罗斯和他的伙伴们表示非常顺利,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钱轻松筹到,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笔救命钱到底投给谁?

在这天下午,罗斯接到一个历史性的电话。对方问他,有没有兴趣收购世界上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

这个投行是日后美国命运的转折,在金融界的地位相当于互联网界的小米,同样紧随巨头之后。救与不救,决定了金融危机是否会继续蔓延。

很可惜的是,罗斯显然对这桩赔本买卖并不感兴趣。他礼貌的表示,这的确可能是个好买卖,但这次还是算了。

最后,贝尔斯登在美国政府的救助下,被投行巨头摩根大通收购,收购价仅为当时市场价的7%。

然而随后几年里,摩根大通多次表示这是个烂摊子,自己在这笔交易上亏了百亿美元。

不管怎么样,金融危机里的罗斯并没有很难过,他成功筹到钱,并且逃过一笔烂买卖,在日后,更是因为惊人的破产并购能力,成为美国的商务部部长。

很巧的是,在罗斯离开中东的几个月后,油价迎来史无前例的大崩盘,从最高点近150美元一路跌至不到40美元。

2. 买房人的最后一天

第二个买房人的故事,要从2000年,小布什当选美国总统说起。

小布什上台的几年里,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他提出著名的美国梦——居者有其屋,希望所有美国人都能住上自己的房子。

在政策的号召下, 美国人受到鼓舞,咬咬牙成为房奴,大量热钱像涌入原油市场一样,涌入美国房地产市场,房价不断上涨,美国很有钱。

不过这场美国梦只维持不到8年,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刚满30岁的墨西哥移民普里德一家第一个受到冲击。

普利德一家“美漂”了16年,2006年,为了让妻子和孩子住上大房子,他按揭次级贷款。

刚开始搬来的时候他们很开心,漂泊多年,终于不用看房东脸色,在美国安家,两个小孩因为有了自己的房间欣喜若狂。

为了这难得的美国梦,他们每个月把为数不多的收入都拿来还房贷,但是2年过去,房贷利率却在不断的上升,他们开始还不起。

为了继续保留房子,他们办理了转按揭,转按揭以上涨后房屋价格贷款,这样就可以拿到一笔额外的钱,来还现在的贷款,俗称以贷养贷。

大家都知道的是,以贷养贷总有一天会被戳穿。终于在某一天的清晨,清退房屋的人还是来了。

无奈之下,一家人同意收取1300美金作为搬家费,在规定的时间内,他们要迅速搬离这个家。

在搬家的最后一天,曾经拥有自己房间的小胖子,郁郁寡欢的躺在房间角落。

父亲普利德故作轻松问他怎么了,他没有说话,心情有些沉重。

小胖子的母亲和清算的人聊起未来的打算,他们打算存一些钱来应付可预见的艰难生活。

罗斯在次贷危机后捡下便宜的资产。而这些寻求安居之所的人,却不得不带着勉强的微笑重新出发。

那些承受经济危机苦果的人,究竟是谁?罪魁祸首,又是谁呢?

3. 林芝博士的成功

为什么金融行业总是给人逼格很高的感觉?

因为行业当中,有着许多看起来很唬人的人物,以数理化见长的林芝博士就是其中一个。

林芝博士原来的专业是航空工学,主要任务是管理航空风险,避免坠机。但是在华尔街工作之后,他开始为金融机构设计金融产品,当然,也是利用数理能力管理风险。

他对这两种风险的比喻很有趣,他说:“管理金融风险和掌握飞机的气流如出一撤,如果管理不当,飞机会上下颠簸,金融产品也会价格不稳定。如果管理得当,哪怕是巨大的风险两者都可以安全着陆。”

次贷就是曾经看起来管理得当的金融产品。

什么是次贷呢?

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两个字,因为次贷就是次级贷款,其借款人通常都是信誉不好收入不高的人。

按理来说,这样的投资并不值得投资者去追捧,因为违约风险相当大。

但是“林芝博士们”却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来出售次贷,他们将次贷和其他低风险的金融产品打包,一个包里有无数种不同风险的产品,再通过技术手段将打包产品评级到最高级3A,一个打包的次贷产品说明书高达200多页。

2025三个故事告诉你,中国会发生金融危机吗?

这种处理手段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就连金融管理当局也无法识别风险点在哪里。

于是,看似安全的次贷被投资者源源不断的买入,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钱究竟去了哪儿。

直到“坠机”这一刻到来,用数学原理为金融产品安全性撑腰的林芝博士才发现,问题并不会因为掩饰而不存在,艺术的背后是赤裸裸的现实。

本来脆弱不堪的金融产品被华丽的外壳包装后,普通人彻底丧失识别风险的能力。

每一个人都在问:风险在你哪里吗?

然而每一个人都回答:不在。

所有人都乐观的相信来自评级的背书,风险找不到出口,直到最后一刻,来个你死我活的大爆发。

或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林芝博士确实是优秀的金融专家,他瞒过了所有人。

4. 中国会发生金融危机吗?

2025三个故事告诉你,中国会发生金融危机吗?

这三个故事或许都很平平无奇,但是仔细去看,会发现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金融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第一个故事,是热钱的流动。

热钱到石油到中东,不断的追逐高价资产后,泡沫总会产生。这时热钱逃离,金融家们带着钱,走进下一个循环。

从IT泡沫到次贷危机再到石油暴跌,不过是换了一个战场。

第二个故事,是普通人的盲目。

无论是炒股还是买房,我们都是散户,习惯于追涨杀跌。

追涨杀跌或许没有错,但是散户最大的痛苦在于,自身实力不足,风险承受能力差,这种情况下发生危机,第一个就会被清洗。

第三个故事,是危机的不断进化。

金融界以高薪吸引着全世界最聪明的头脑,不管是普通人还是监管当局,对于风险的判断只会越来越困难,这是我们健忘的某个原因,因为总有更聪明的人在下套。

2025三个故事告诉你,中国会发生金融危机吗?

那么作为一个严监管国家,中国有可能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吗?

实际上,我们也曾经和死神擦肩而过,只不过谁也不曾留意。

或许稍微对比一下银行理财和被“林芝博士们“打包的次贷,就可以发现惊人的相似。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除开都是资金流入楼市,最大的相同点就是,两者的风险都十分不透明。买入银行理财的人,对银行理财也一无所知。

银行理财当中的钱,最终会以极高的利率流出金融系统,但是高利率之下则是高风险,买理财的我们不以为然,因为所有人都相信银行理财=零风险=保本保息。

在这种错觉之下,通过银行理财吸收的钱就像涌入美国房地产的热钱一样,不断增加,但是房子并不会永远涨下去。

一旦风险超过临界点,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规模崩盘,这也是监管为什么要对银行理财实施严监管的原因。

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卸任前,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示,中国要重点防止“明斯基时刻”的到来,希望警告市场上过于乐观的情绪。

随后的大规模整顿也遏制了银行理财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监管层正在不断修正金融运营的轨道,期望与危机再度擦肩而过。

标签:

相关推荐

  • 202512家银行信用卡提额具体细节!绝对攻略!

    202512家银行信用卡提额具体细节!绝对攻略!

    202512家银行信用卡提额具体细节!绝对攻略!来了!想要快速提升信用卡额度?这份2025年12家主流银行信用卡提额秘籍将为你揭秘核心技巧。无论是工行、建行还是招行,我们整理了每家银行的独家提额规则、评分标准及实战策略,助你轻松突破额度天花板。从刷卡姿势到账单优化,这份攻略覆盖所有关键细节,马上收藏这份信用卡提额终极指南,让你的信用额度实现质的飞跃!今天...

    2025/09/26
  • 20255万元基金投资一年收益预估及计算方法

    20255万元基金投资一年收益预估及计算方法

    很多投资者都在关注20255万元买基金的话一年一般能赚多少钱?怎么计算?这个问题。基金收益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基金类型、市场行情等。一般来说,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约2%-3%,债券基金3%-6%,混合型或股票型基金可能达到8%-15%,但也有亏损风险。要计算具体收益,可以用本金乘以预期收益率,比如20255万元投资年化5%的基金,一年收益约为1012.75万元。...

    2025/09/26
  • 2025重庆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人工客服电话_客服上班时间一览表

    2025重庆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人工客服电话_客服上班时间一览表

    "听说2025年重庆公积金贷款政策要调整?最近好多人在问重庆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人工客服电话到底是多少,客服上班时间有没有变化。我特意打听了下,目前官方确实公布了最新安排——人工客服还是保持工作日8:30-18:00的服务时段,中午不休息。不过贷款额度审批可能会出新规,具体得等明年一季度文件落地。要办业务的朋友记得收藏好这个时间表,避开节假日高峰期,直接打0...

    2025/09/26
  • 2025芝麻信用分750以上都是什么人?中流砥柱占比20%

    2025芝麻信用分750以上都是什么人?中流砥柱占比20%

    "听说2025年芝麻信用分能上750的都是大佬?最近网上疯传这个分数段的中流砥柱占比高达20%,真的假的啊?我查了查资料,发现这个预测还真有点依据。随着信用体系越来越完善,预计到2025年,那些收入稳定、消费理性、按时还款的都市白领和中小企业主,确实最有可能冲上750+的高分段。不过20%这个比例到底准不准?咱们还得看接下来两年支付宝的风控政策怎么调整。你们...

    2025/09/26
  • 2025征信40问,你知道多少?

    2025征信40问,你知道多少?

    随着征信体系不断完善,2025征信40问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作为信用社会的核心议题,你知道多少关于新版征信的规则变化?从贷款审批到生活服务,2025征信40问涵盖了个人信用管理的方方面面。本文将带您深入解析这些关键问题,帮助您提前掌握信用时代的生存法则,避免因征信盲区而影响未来发展。信用报告是什么?是您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记录您借债还钱、合同履行、...

    2025/09/26
  • 2025又一起185亿大案!近10万人卷入集资骗局,女老板南京受审,52万人网上看直播!

    2025又一起185亿大案!近10万人卷入集资骗局,女老板南京受审,52万人网上看直播!

    2025年又一起惊天大案震惊全国!一起涉案金额高达185亿的集资骗局被曝光,近10万人深陷其中,血汗钱化为泡影。小编刚刚获悉,案件核心人物——女老板已在南京出庭受审,庭审过程引发全民关注,52万网友在线围观庭审直播!这场打着高回报幌子的骗局如何层层套路投资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资本游戏?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直击庭审现场,揭开这起年度最大集资骗局的层层迷雾!...

    2025/09/26
  • 2025又一金融大鳄落马,这是他人生第二次遭批捕

    2025又一金融大鳄落马,这是他人生第二次遭批捕

    2025年,金融圈再爆重磅消息!一位曾叱咤风云的金融大鳄因涉嫌重大经济犯罪被批捕,引发行业震动。令人唏嘘的是,这已是其人生第二次锒铛入狱。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涉案金额巨大,牵扯多方利益。该事件不仅暴露了金融监管的漏洞,也为从业者敲响警钟。“贪婪终将付出代价”,网友如此评价这位跌落神坛的资本玩家。图片来源:花瓣美素继生命人寿张峻、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安...

    2025/09/26
  • 2025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30个思路

    2025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30个思路

    2025银行清收不良贷款已成为金融机构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环境变化,传统催收手段效果有限,银行亟需创新30个思路来提升清收效率。本文将深入探讨从法律诉讼优化、科技赋能到债务重组等多元化策略,帮助银行在2025年实现不良资产的高效处置。这些方案不仅涵盖风险预警机制升级,还包括与第三方机构协作等创新模式,为银行清收工作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一、主动...

    2025/09/26
  • 2025银行贷前调查100问

    2025银行贷前调查100问

    各位金融从业者和贷款申请人注意了!2025银行贷前调查100问即将成为信贷审批的核心关卡。随着金融监管趋严,各大商业银行正全面升级风控体系,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因贷前调查不严导致的坏账金额同比上升23%。这份涵盖企业经营、个人征信、抵押物评估等维度的标准化问卷,将直接影响85%以上的贷款审批结果。本文将深度解析这份"百问清单"的关键要点,帮助您提前做好应...

    2025/09/26
  • 2025一个网贷者借14万还109万的真实经历!

    2025一个网贷者借14万还109万的真实经历!

    2025年,一则**网贷者借14万还109万的真实经历**震惊全网!小张因资金周转困难,在某网贷平台借款14万元,不料却陷入**高利贷陷阱**,短短3年利滚利竟需偿还109万。**暴力催收、恐吓威胁**让他濒临崩溃,最终在媒体曝光后引发社会对**网贷乱象**的强烈关注。这起事件揭露了部分平台**砍头息、阴阳合同**等黑幕,也警示人们务必警惕**金融诈骗**。...

    2025/09/26
返回顶部